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专访李灿院士:建议设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时间:2018-03-12    栏目:传媒视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然而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却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和选拔“以论文为导向的一刀切”的现象。

昨天(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下去,尽管我国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章数量继续攀升,但仍不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创新性成果,不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因此李灿委员建议,将目前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90年代初成立以来,激励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极大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一些不足也暴露出来。

李灿委员认为,目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以论文为导向的一刀切”。

“比如很多做应用基础研究的学者,为了完成评价体系的论文数量要求,也会拿一些文章出来。”李灿委员表示。

“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另一些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学者,不能静下心来坐冷板凳,针对重大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做研究,长线的去坚持。”

“不可否认,论文是需要的,但完全依靠这一个指标,就会在实践中略显偏颇。”李灿委员指出:“其实除了论文之外,应用基础研究学者的优秀专利,或者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成效,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

李灿委员认为:“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具有导向作用,以论文为核心就会导致一些年轻工作者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没有去攻克基础课学里的难题,又没有解决应用科学中的核心问题。如此下去,尽管我国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章数量继续攀升,但仍不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创新性成果,不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建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

“我国学术界往往混淆了基础研究的内涵,将基础科学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和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放在一起评审。对于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研究均‘一刀切’,以论文和论文影响因子为主要判据,这就使一些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工作和人才队伍受到严重影响。评审工作简单化,缺乏对研究工作本身的判断,弱化了对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

最近中办、国办也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

因此李灿委员建议,将目前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两项基金各有侧重,使得人才和成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