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虾蟹壳中“宝”制成疫苗给植物“打针”
时间:2014-11-26    栏目:传媒视角

本报讯 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最大担忧之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科研人员以沿海地区丰富的甲壳素(来源于虾、蟹壳等)等为原料,生产出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并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的寡糖生物农药,被许多国家及企业应用,并实现了产业化。日前,“海洋功能寡糖农用生物制剂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3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

化物所天然产物与糖工程研究组副研究员尹恒介绍说,利用海洋生物生产农药并不是偶然。法国沿海地区的农民将虾蟹壳粉末、海带渣直接施用于田间防治病害已有千余年的传统。1985年,美国科学家将这些具有生物活性能够刺激植物反应,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繁殖、防病和抗逆等方面功能的寡糖定义为寡糖素。“与传统化学农药主要针对杀灭病原菌不同,寡糖是通过调节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实现功能,具有预防病害的效果。这种作用类似于疫苗,都是在病害侵袭前先使用,对生物体实现保护,从而应对后续的各种威胁。”2010年,大连化物所在国内外学界率先提出了寡糖植物疫苗的概念,将这类与人用疫苗具有相似功能的寡糖定义为植物上的病害防治疫苗。

作为一种广谱的生物农药,海洋生物源农药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据了解,2001年寡糖生物农药第一代科技成果投产,如今已在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等20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陕西蒲城应用壳寡糖的酥梨经过检测和农残品质,达到了出口澳大利亚的标准,历史上第一次出口澳大利亚。

2011年,研究组与中国农业技术中心合作,在全国10多个省市进行试验示范,将寡糖生物农药引入我国绿色防控体系,作为提高植物免疫力的一个有力措施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尤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研发人员发现寡糖生物农药在小麦、水稻等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上效果显著,在今后有望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