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东北铁汉的援疆情怀
时间:2012-12-05    栏目:传媒视角

“天业的企业文化时时刻刻感染着我,那团结、拼搏、奉献、创新的企业文化使我深刻地理解这个坐落在大西北的企业为什么会取得今天的成就,这种精神理念也使我热爱上了这片土地。”这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挂职新疆天业的援疆干部李世英,在自己的总结中常常提到的一段话,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受国家对口援疆的号召,李世英2011年初便来到了新疆天业集团。一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他就挑起了大梁——负责企业前沿项目的调研工作。这项工作的难度在于很多项目并没有应用的先例,因此,李世英必须带领他的团队摸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结合企业特色的一条创新之路,并全力推动项目实现产业化。于是,开会研讨技术、奔波联系项目成为了他生活的主旋律。

在一次常规的会议结束后,又是凌晨了,李世英匆忙走向了宿舍。可回到宿舍,他没有休息,着急地收拾起行李。原来,他要连夜赶往沈阳,与沈阳鼓风机集团洽谈合作的事宜。

东方刚刚泛白,李世英终于躺在了沈阳的床上,可他还在思索着即将洽谈的事。可能因为休息不好,这时,困扰他多天的牙痛再次袭来,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整个衣服都已湿透,可这位东北汉子愣是一声没吭,坚持到天亮,出门随便买了祛痛药便匆匆赶往沈鼓集团。

付出总有回报。李世英充分利用辽宁援疆干部的身份,积极与辽宁政府协调,多次往返与政府和厂家。最终,在辽宁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沈阳鼓风机集团与天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天业需要的产品被列入优先供应产品名单中,同时在价格上对天业予以优惠,保证2年内市场的最低价”。

都说援疆干部是带着13亿中国人民的无私大爱,跋涉数千公里,进入新疆。而李世英则用自己无声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的“边塞新曲”,在疆工作的每一天他都记在心里,企业遇到的每个难题,他都为之绞尽脑汁,身边的同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第一时间给予援助。援疆一年多以来,李世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向大连化物所汇报工作、生活情况,介绍天业集团的实际情况,转达企业的期盼,取得大连化物所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李世英充分发挥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了天业集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联合催化中心,并准备开展天业化工催化论坛,其中无汞催化、乙二醇技术开发、贵金属催化剂研究都已经在和大连化物所在合作中,为天业集团争取到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同时,为解决电石法氯乙烯的技术无汞催化剂难点,他积极参与其中,敦促天业集团与荷兰阿克公司、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大连化物所等进行技术合作,开展催化剂小试和中试工作,为天业无汞催化剂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忙碌的日子总是飞快的,随着援疆的日子临近尾声,有时候员工和李世英聊天时总会谈起:“援疆时间快结束了,李总马上就可以回去和亲人团聚了。”可每当这时,李世英总说:“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我放心不下,等等再说。”说这句话时,他总是凝视着远方。

“眼下,天业集团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回去,放心不下。不回去,怎么给家人说呢,家人心里能接受吗。”李世英在反复思索。夜幕降临,他独自徘徊在房间里不停的抽烟,对于回去、留下的问题已经折磨的他几天没有睡好觉。

几天后,李世英如往常一般走进了会议室,他说,我现在是天业人,我的思想中已经流淌着团结、拼搏、奉献、创新的天业精神,无法放弃和割舍。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但没能全心照顾爱人和家人,仍然让他无法释怀。可以说每一位援疆干部的身后,都有一个家庭,一人进疆,全家援疆。懂事的儿子在节日给他发来了短信:“爸爸,今年放假我去新疆看你,陪你一起援疆……。”

看到短信,李世英的眼泪快要下来了……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