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科学家当上科普“火种”(大连日报 2009-06/17)
时间:2009-07-02    栏目:传媒视角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己任

科学家当上科普“火种”

记者阎红 2009-06-17

来源:大连日报

本报讯 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网站上浏览,你会发现科技动态、学术通告等充斥眼球,但是主页的一隅,本月刚刚开辟了一个新的专栏“科普园地”,科普知识、科普讲堂等小栏目显得妙趣横生。近年来,大连化物所热心公益科普宣传,通过面向公众的开放日、科普小分队深入学校宣讲、设立院士工作站等方式,让昔日神秘的国家级大研究所在公众心目中越来越可亲。“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也是科学家的职责。”所方这样认为。

化物所是首批“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还被评为中科院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大连化物所连续在每年5月举办“科技活动周”开放日活动。9年来共接待各界参观人员4万多人,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通过开放日活动,既向社会传播了科学知识,增进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也展示了化物所的科技成果和形象。一位大连理工大学员工感慨地说,这种开放太好了!它不仅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成就,也满足了我们接触和了解科研单位的需求。尤其是听了科学家做的科普报告后,感觉大开眼界!

每年的公众开放日,所礼堂里都聚集了自发前来聆听科普报告的普通市民。化物所的科学家们每次都精心准备科普报告,让普通市民也能听懂科学研究。几年来,桑凤亭院士、包信和研究员等十余名专家先后做了航天、化学激光、燃料电池等方面的专题报告。每次报告会后,专家还与大家亲切交流。

除了将公众请进来,化物所的科研人员还积极走出去传播科学,上到院士、研究员,下到青年博士、硕士,争当科普宣传的火种。70多岁的沙国河院士,是我国首位担当科普大篷车义务讲解员的院士科学家,他今年5月跟随被誉为“流动的科技馆”的市科协科普大篷车,来到庄河农村学校——位于大郑镇的庄河七中当讲解员。他还在沙河口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开设院士工作站,利用自己和研究生动手制作的科学教具讲科学。副所长黄向阳作为嘉宾走进了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间,在“科海畅游”栏目里将化物所历史发展、队伍建设、科普资源、科普计划等通过电波传送到千家万户。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