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两位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干我们这行要先学会好奇(半岛晨报2008-10/15)
时间:2008-10-23    栏目:传媒视角

K.Barry Sharpless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Scripps研究院教授,一直致力于不对称氧化催化反应的研究工作。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Scripps研究院教授,一直致力于不对称氧化催化反应的研究工作。

Werner Arber

1978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士科学理事会副总裁。他发现了一种能解裂长链DNA的限制性内切酶,从而引导了一次基因研究的革命。

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使众多全世界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聚集大连,而两位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士Basel大学教授Werner Arber和美国Scripps研究院教授K.Barry Sharpless 更是引人注目。昨天,两位重量级人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们一致认为,中国人在科学领域研究潜力巨大,而研究人员能够有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开阔眼界才是关键

当记者提及刚刚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的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教授时,K.Barry Sharpless教授说他对钱教授有所了解,并为其获奖表示高兴。他说,虽然钱永健出生在美国,但他获奖却应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科学家的发展潜力很大。

对于中国人的教育方式,Sharpless教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东方文化中,父母会为孩子做出很多选择,其实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应该让孩子有更自主、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说,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要,可能仅仅表现为对一只小兔子的好奇,外界的支持非常重要。他认为,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这样诞生的,他们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仅仅是对知识的好奇,想要创造新的知识。

Werner Arber教授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讲,开阔眼界是关键。年轻人不要只盯准一个领域,要进入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他说他是位微生物学者,但物理、化学、电子等多个领域他都会研究,这些基础科学相当重要。“中国在科学领域研究潜力巨大,将来肯定会拿到很多奖。”Arber教授说。

科学家要有伦理观

Sharpless教授说,自然给我们很多东西,科学家可以运用他们的头脑和技术做以“装饰”,但作为科学家要负责任,要有伦理观,否则不但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却会带来痛苦。

Arber教授举例,现代生物转基因技术中,将具有毒素的抗病毒基因BT引用其中,抗虫作用明显,长期使用对人类没有害处。他说,作为科学家必须在发明、使用前,对安全性要充分考虑,做好风险评估,由政府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Sharpless教授认为,高效利用太阳能,促进能源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科学家的引路人很重要

两位学者认为,培育科学家,教师的力量非常重要。Sharpless教授说,他有两个非常好的老师,得奖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个奖送给他的老师,“他们对我的帮助太大了。”Arber教授也认为,教师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

Arber教授第一次来到大连,在这里他看到了很多大连的年轻科学家,“这是个很好的信号,科学是全球的符号,通过它不同国界的人们可以彼此交流。”(记者齐芳芳/文 首席摄影记者曲振玮/图)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