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诺奖大师品科技谈教育 (大连日报2008-10-15)
时间:2008-10-23    栏目:传媒视角

诺奖大师品科技谈教育

□中国有潜力获得很多诺贝尔奖□不要盲目否定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有责任服务社会和公众

本报记者姜云飞 阎红 2008-10-15

来源:大连日报

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士Basel大学教授沃纳·阿尔伯博士(左)和美国Scripps研究所教授巴瑞·夏普雷斯教授(右)合影。本报记者钟启钢摄

世界博览广场贵宾室的水晶吊灯光彩迷人,而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谈笑风生中碰撞的智慧“火花”,则更加璀璨。来自美国的的巴瑞·夏普雷斯教授获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发现了两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反应,1978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来自瑞士的沃纳·阿尔伯教授的发现,则为DNA测序和基因图谱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昨天下午3时30分,来连参加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的两位诺奖大师联合接受媒体采访。“大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这里年轻的科学家同样印象深刻。”沃纳·阿尔伯亲切的笑挂在嘴角。“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将来有可能得很多诺贝尔奖” 我们与两位大师的话题从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谈起。年轻人究竟怎样做才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巴瑞·夏普雷斯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鼓励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已经成为整个科学发展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对孩子们而言,父母太多的约束,比如替他们作出选择,或许恰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和创新能力。所以,让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很重要。 “必须睁大眼睛”,沃纳·阿尔伯强调广阔的眼界对优秀的科学家很重要。这位微生物学家,学过很多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知识,最早他还做过电子显微技术的研究。他认为生物技术领域本身就是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领域。年轻人应该知道有问题向谁请教,跟谁交流,跟谁合作,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做出成就。“我见过很多中国一流的科学家,我相信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将来有可能得很多诺贝尔奖,这不成问题。”沃纳·阿尔伯说。“不要一提到转基因就觉得不好” 沃纳·阿尔伯对当下转基因技术引起的争议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利用来自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通过对生物的改造,对人类做有益的事情。在生物技术出现以前,人类已经在摸索和利用它们,比如农业的育种、畜牧业的饲养等。近几十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着重发展转基因技术。比如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抗病毒的基因,把它转到植物里,就能很好地抗病害,对人和环境也没有危害。再比如转基因农作物,实际上吃起来对人类也没有害。所以不要一提到转基因就觉得它不好。当然,如果使用不当的话,生物技术也会造成麻烦,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都遵守严格评估风险的政策。作为科学家,要在工作之初就考虑其对环境和人类安全性问题,并积极提供信息帮助政府评估风险。“科学家有责任服务社会和公众” 沃纳·阿尔伯早在1978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30年来,除了继续从事本专业研究外,他十分重视向公众和社会普及生物技术知识,并把这看作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获奖后,我收到了很多邀请,到各地演讲、讲座,这会花费一些精力,但作为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服务公众、服务社会。”这些“额外”的工作并没有让沃纳·阿尔伯偏离科学研究的航线,30年来他始终处于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而他借助特殊的身份和荣耀,让更多人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对生物技术的未来产生希望。“很多恐惧来自我们的无知,比如有些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科学家的工作就包括驱散那些无知。”巴瑞·夏普雷斯说。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