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张东辉:充分享受思考的乐趣 (科技日报2008-11/19)
时间:2008-11-21    栏目:传媒视角

张东辉:充分享受思考的乐趣


本报记者唐婷

在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学明眼里,“张东辉教授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的理解非常透彻,他在这方面的研究能力也是世界上顶尖的,与他的合作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地了解数据和理论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同事戴东旭看来,实验室近年来一个重大举措是引进了曾获得新加坡国家科学奖的理论化学家张东辉研究员,他与杨学明在一起相得益彰,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在最高水平上结合起来。 可是,坐在记者对面这位个子不高,略显瘦弱,戴着一副银色细框眼镜的张东辉研究员非常谦和低调,说起自己的科研经历时,总是轻描淡写,也绝口不提自己获得过的奖项。 1967年出生于浙江的张东辉,从小非常崇拜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物理学家,1985年他免试进入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并于1989年通过李政道先生组织的CUSPEA项目到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他在纽约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他应聘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科学系任教,2005年底来到大连物化所工作,成为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员。 张东辉主要致力于发展有效的理论与计算新方法研究发生在气相、团簇、固体表面、以及生物分子中的原子分子运动、反应、能量转移等动力学问题。他先后获新加坡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00),新加坡国家科学奖(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0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 成天和一堆计算方法、理论模型打交道的工作,在旁人看来,多少有些枯燥,可张东辉却不这么觉得。“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思,总是需要不断地思考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想方设法去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旦成功,其乐无穷。”张东辉笑着说。每天吃过晚饭后,坐在电脑面前,一边思考,一边看计算结果,成为了他的必修课之一。 乐于思考的张东辉,也喜欢运动。在他办公室的一角,摆放着两只羽毛球拍和几个羽毛球筒。“我比较喜欢打羽毛球和网球,不过现在工作比较忙,打的次数少了,但只要有时间,我会尽量安排锻炼身体。”张东辉说。 张东辉在新加坡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也获得了多个科学大奖,为什么会选择回来呢?他开始的回答很有趣,“新加坡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缺少变换,不像大连,四季相对分明,而且环境也很不错啊”。 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张东辉坦言,近年来国内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内科研环境的不断改善,是吸引他回来的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为了能和杨学明研究小组的实验紧密结合。回来后的张东辉工作很出色,2006年底他配合杨学明实验小组,首次在氟加氢分子的反应中观测到了反应共振现象。该成果发表在2006年《科学》杂志上,关于该成果的报道被选为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在过去的两年中,他还参与了杨学明实验小组在旋轨激发态氟和氯与氢分子反应中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有效性的研究,这两项成果发表在2007和2008年的《科学》杂志上。另外,他与杨学明实验小组合作有关氟加氢分子反应的另外两项工作,也在今年的PNAS上发表。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