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把二氧化碳“囚禁”起来(大连日报2008-01/18)
时间:2008-01-21    栏目:传媒视角

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

把二氧化碳“囚禁”起来

车羽佳 李晓佳 本报记者阎红 2008-01-18

来源:大连日报

“把二氧化碳注入海底封存起来”,对普通市民来说,这种想法非常玄妙。事实上,它却愈走愈近———新华社去年5月24日电: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23日通过了新修订的《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防止法》,该法将允许把工厂等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的地层中;中新网10月17日电:中国将进行二氧化碳海底封存试验和开展有关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为控制温室气体提供技术选择方案。 “包括海底封存在内,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探索把二氧化碳分离、捕获和封存起来,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现代化工研究室主任王树东研究员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把二氧化碳“囚禁”起来,正成为被人们寄予无比希望的温室气体减排新技术。而科学家们更相信最终有一天,它们将作为有机合成原料得到规模化利用,温室气体得到有效控制。“在我所做的《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路线图》中,实现这个目标大概在2050年。”王树东研究员说。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以达到节能排减手段的方法主要有固炭封存技术、化石资源高效利用、二氧化碳转化和分离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其中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是一种在技术上可行的方法,能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源的排放,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王树东研究员说,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排放源中分离出来(捕获),输送到一个经过选择的地点加以封存,使本可能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储存于地质结构中,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 “目前的封存技术主要有地质储存和海洋封存、矿物碳酸化固定和生物固定。具体来说,地质储存存在输送成本问题、二氧化碳泄漏问题,目前处于研究阶段,部分技术实现示范;海洋封存要面临的是海洋生态系统风险,比如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尚不确定;矿物碳酸化固定正处于研究示范阶段;生物固定理论相对比较成熟,需要科学的管理和具体实施。”王树东研究员具体分析道。 在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已经在河南进行了区域性示范。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之后,被关进河南一些煤矿深处。这种做法好处很多,人们既能够处理掉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还能获得额外的甲烷气体用作能源,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煤矿瓦斯的产出率,减小采煤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理论上来说,我国许多大大小小的煤矿井,都是很好的二氧化碳“囚禁”地点。 将二氧化碳注入废弃油田技术难度较小。但美国等更青睐于向开采中的油田来注入二氧化碳,因为这可以增加油田内的压力,推动原油向生产井流动,从而提高石油的采出率。在美国该技术已得到大量的应用。 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是通过固定管道、移动船舶或者海上平台,将二氧化碳转移到海底数千米的深处时,周围的压力和温度使得它们无法再以气体形式存在,而是成为液体并且沉淀下来。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