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要让优秀人才不舍得离开(大连日报2007-05/17)
时间:2007-05-30    栏目:传媒视角

本报评论员 2007-05-17 昨天,我市表彰了大连市第四批优秀专家和200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受到表彰的专家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作出了突出的成绩,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加快构建和谐大连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不论是国家还是城市的发展全局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可以说,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人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优秀专家更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精英人才,是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城市发展的骨干力量。 当前,我市正处于实现率先振兴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做支撑。所以发挥好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首先要重视,坚定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让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充分感受到被重视和肯定。该给予优惠条件的要毫不吝惜,该给予政策支持的要大力保证,鼓励优秀人才勇于创新的激励机制要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等等;其次要营造适于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发挥才能、施展拳脚的环境和舞台,让他们感觉到在这个城市工作,在这个企业工作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其实人才就像演员,找到适合自己、自己钟爱的舞台,他们才会不舍得离开;第三,各单位、各部门要做好人才服务,定期联系,经常走访,不仅了解他们的工作,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有问题、有困难及时发现并帮忙解决,让优秀人才感觉到自己在家里,不仅如鱼得水,还被温暖包围,他们怎么会舍得离开?...... 徐龙伢 开拓创新成功路 十年中,他获得了十几个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一等奖,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侯祥麟基金奖,辽宁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3次),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科学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先进个人一等奖,首届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以及大连市专利金奖等等。这位硕果累累的获奖者就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应用催化研究室主任徐龙伢研究员。 今年43岁的徐龙伢,在同龄人中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业绩。1988年年底,当徐龙伢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硕士学位时,他考虑到国家急需的“八五”重点攻关任务繁重,就放弃了考博士生的机会,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催化剂研究”工作,经过5年奋战,取得了可喜成果。在1995年该项目通过国家计委和中科院组织验收、1997年通过成果鉴定时,专家们认为,该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徐龙伢经过参加攻关项目的锤炼,更加成熟起来。他不顾连续攻关的疲劳,又全身心投入到抚顺石油二厂、大庆林源炼油厂第一线,作为主要工作者参加了3万吨/年干气制乙苯工业化试生产及催化剂工业生产现场试验,经过与厂方密切合作,采用化物所技术,建成两套3万吨/年规模的工业化装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岁的徐龙伢1996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化物所先进工作者。然而,徐龙伢并未以此为满足,他的目标是向更光辉的高峰冲刺。1996年,徐龙伢考取了化物所在职博士生,他边学习,边承担课题组长的重任。在这期间,徐龙伢提出的“乙烷与二氧化碳反应高选择性制乙烯新反应及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催化剂乙烷单程转化率达到60%,乙烯选择性达到90%,这个突破性结果,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重视。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陈桂娟采写)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