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灿烂的色谱人生(大连日报2007-06/06)
时间:2007-06-13    栏目:传媒视角

本报记者阎红 2007-06-06

来源:大连日报

昨天,国际毛细管色谱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年已82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与色谱专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卢佩章院士获得了“高里奖”( G olay Award),成为该奖颁发19年来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颁奖典礼上,卢老动情地说:“这个奖项不单纯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我们化物所色谱研究团队的光荣,是大连的骄傲。” 从1950年人们还不知色谱为何物开始,卢老就像一粒种子在色谱科学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如今中国色谱科学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大连化物所形成包括研究生在内300余人的研究团队,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设在这里,国内唯一的色谱学术杂志设在这里,光是色谱仪等设备就价值1亿元。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相继诞生,无论是在“两弹一星”、核潜艇这样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上,还是中草药、烟酒、环境污染物等民生项目上,大连化物所以卢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不断开创中国色谱科学从无到有、从平常到辉煌的新篇章。 中科院院士张玉奎、研究员邹汉法、关亚风、许国旺、梁新淼等骨干,都是卢院士一手带出来的,如今他们都在国内外色谱学界享有盛名。这样一批有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着怎样的色谱人生?昨天在大会召开间隙,记者采访了其中四位。

卢佩章院士 我是集体中的一个小兵 作为领军人物,卢佩章老先生被誉为中国色谱学在大连化物所研究基地的奠基人。而卢老给自己的定位却是———“我是集体中的一个小兵”。 1949年9月,卢佩章放弃了上海同济大学助教的职位,怀着科技报国之志奔赴当时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创造了许多第一:制造出我国第一台体积色谱仪;接受了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密封舱气体分析的紧急任务,随后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用色谱仪;在“两弹一星”中,他们负责浓缩铀及扩散分离过程中的气体分析这一核心技术;“文革”结束后,年过半百的卢院士率领团队研制成功了细管径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当时曾独步世界,西方国家直到两年后才研制成功。 卢佩章院士的弟子中有7名已是博士生导师。“看到他们干出成绩,比自己成功还高兴。”卢老说。 卢院士把培养年轻一代作为历史的责任,不仅注重培养年轻人严谨的学术思想和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年轻一代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卢院士说,我的导师张大煜院士对我的影响最大,帮助最大,他教育我科学家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心。“我牢记心中,我不相信一个只追求个人名利的人,能在科学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玉奎院士

我是最忠实的助手 6月4日,我国首次承办的国际色谱会议在大连开幕,张玉奎院士荣任大会主席。他用极其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色谱是干什么用的。“吸烟无害健康,这一点能不能做到呢,要看色谱的了。我所研究人员分离出烟草组分3000多个,有朝一日如果我们把烟草里的有害组分研究清楚并想法去除,那样就实现了烟草无害。再比如,用色谱技术把中草药组分分离后,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那么将来人们不必喝一大碗药汤,而只吃有用成分做成的小药片即可。” 1966年,年轻的大学生张玉奎被分配到大连化物所工作,原本学习催化的他被卢佩章借调搞色谱,从此一头扎了进去,2003年他凭借突出成就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我是卢院士最忠实的助手。”张玉奎谦逊地说。化物所色谱研究团队数十年来能够精诚团结硕果累累,从中可见一斑。 回忆过去,张玉奎院士非常感慨:“卢院士领导的小组负责浓缩铀及扩散分离过程中的气体分析这一核心技术。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一天也没休息过,研制了三代机器,为国家节省了上亿元资金。卢院士中间曾被抓进牛棚,我们遇到心里没数的时候,就想办法把他从牛棚里接出来请教。”

邹汉法研究员:

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40多岁的邹汉法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承上启下,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不是把自己当作天花板,而是当成接力棒,要为中国色谱学培养更多后继人才。”邹汉法研究员十分注重年轻人的培养,所在的课题组已有20多名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近20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康乃尔大学、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从事博士后研究。两人已回国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资格,1人获聘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邹汉法率领课题组攻克难关,自主研制成功免疫吸附血液净化材料,并与山东威高集团合作实现产业化。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生物医疗技术———免疫吸附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去除血液中致病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医疗器械公司相继推出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在免疫系统疾病、器官移植、重症肝病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高端血液净化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高昂的费用使病人难以承受。邹汉法研究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免疫吸附血液净化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和小分子模拟配体化合物固定化的免疫吸附柱血液净化材料。2005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了山东威高集团,并听取了有关与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血液净化新产品的工作汇报。胡锦涛主席对该项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

许国旺研究员: 压力成就了我们的今天 荷兰外贸部长7月10日将访问大连化物所,为双方建立的联合研究中心揭牌。许国旺研究员负责的个性化药物治疗临床诊断,是吸引这位部长到来的原因之一。“中药药方因人加减,而西药则一视同仁,我们要把中西医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患者服用西药后体内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的变化,帮助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 许国旺从1996年开始开展“健康和代谢的关系”研究,将研究方向集中到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和其在重大疾病(癌症、糖尿病、肝病、肠瘘等)的生物标记物发现、中药疗效毒性等研究,其中基于尿中核苷代谢诊断肿瘤的项目已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鉴定。 这位40多岁的研究骨干这样说起自己的导师:“我们当时怕得要命。卢院士经常一个电话把我们这些学生叫到家里,把想法告诉我们,边讲边录音。之后我们带录音机回去,反复琢磨试验。有时候,他晚上布置任务,第二天一大早就来检查,你说我们能不害怕吗?可正是这种压力、信任和机会,才成就了我们的今天。” 如今许国旺自己也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同样深受学生爱戴。他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善于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力,经常教导他的学生:“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认准目标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在这些科学家的色谱人生中,我们看到他们传承着中国知识分子宝贵的精神财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