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马丁:两年大于26年《中国石油化工》2007年7期
时间:2007-04-27    栏目:传媒视角

本刊记者/乔婷

年过半百,喜好运动,曾经对中国有“误会”,如今却深深喜欢上了中国,他就是马丁.阿特肯斯博士,一位化学工程学家。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被授予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大连体育场,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英国人活跃在足球场上,如果只看身姿和在球场上的活力,你绝对想不到他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这位老年足球运动员,他就是刚刚荣获“2006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合作奖”的中国BP技术项目经理马丁?阿特肯斯博士。

50年的球龄

2007年3月16日,在风景秀丽的港口城市大连首次与马丁.阿特肯斯博士碰面后,53岁的马丁.阿特肯斯博士飞快地走到我的面前,伸出他那有力的、宽厚的双手,用力地握了握我的手,在初春的北方,他却只穿了件短袖衬衫。直觉告诉我,他是一名运动健将。

之后的采访中,这个直觉得到了印证。马丁.阿特肯斯特别喜欢运动,不仅热爱足球,还经常打羽毛球,并且一直坚持体育锻炼。“我喜欢足球,每周都会去踢球,并且我还是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的忠实球迷。” 马丁.阿特肯斯有些得意地说,“我从3岁开始踢足球,现在已经有50岁的球龄了。如果在国外,我还会去开赛车……”

当然,马丁.阿特肯斯也有沉稳的另一面。谈话过程中,他的脸上始终带着慈祥的笑容,就像一个邻家老者,平易随和。大大的瞳孔散发的光芒不是犀利的,而是带着探知欲的柔和。

马丁.阿特肯斯博士作为一位化学工程学家,长期从事催化及环境方面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近年来主要从事促进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工作。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石油公司(BP)合作项目“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正式启动后,他就一直非常关注合作框架内各个课题的进展。为了促进双方在清洁能源应用性开发项目方面新的合作的开展,自2004年起,马丁?阿特肯斯博士担任 BP中国合作项目经理,并在大连化物所设立了项目办公室,长期居住在中国。

200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宣布英国化学工程学家马丁·阿特肯斯被授予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倾力清洁能源

BP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共建的 BP-CAS“面向未来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是继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之后BP资助建立的全世界第四个研究中心,资助总额度为1000万美元,该合作是迄今为止中科院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自2002年1月起,中国科学院和BP公司合作项目“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正式启动,双方将在天然气、氢能等领域开展为期十年的基础性研究。

2005年11月,大连化物所与BP公司签约,在“氢分离膜及其应用”、“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两项目分别投资110万美元和130万美元,全面开展科研领域的研究并将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实现有利于环境的清洁能源目标。

“这次能够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我感到很骄傲。也非常感谢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大连化物所。这与他们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我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工作的这两年时间,甚至要比我在欧洲工作26年取得的还要大。” 在来中国之前,马丁?阿特肯斯博士对中国的了解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国,每年2600万吨硫排放量,并认为中国对环保和清洁能源的认识不是很强。

“中国的变化很大,我在中国的这段时间,看到中国政府对环保和清洁能源的认识在不断加强,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这些变化我感到非常惊讶,特别是中国对清洁能源方面的认识与发展,对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鼓励,让我看到在中国推广清洁能源项目的希望。” 马丁?阿特肯斯博士告诉记者。

马丁.阿特肯斯博士从事催化及环境方面应用技术的研究已经近30年,现在在大连物化所主持的“氢分离膜及其应用”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氢能方面技术。

技术合作的桥梁

在马丁博士来大连物化所之前,大连化物所长期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开发新的催化剂及新的催化反应过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在成果的产业化方面不及经验丰富的英国石油公司。为了发挥双方的特长,加速应用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在马丁?阿特肯斯博士的组织与协调下,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解决了合作开发前期的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合作扫清了障碍。

将一个实验室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工业上可以稳定生产的工业化技术,实现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不仅仅需要科学家的刻苦攻关,还需要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经济评估人员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解决好产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目前国内在做清洁能源研发的项目不少,可做到产业化的寥寥无几,而大连物化所与BP公司合作的项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研发转为产业化,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马丁在中国和国际科技合作方面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他总是很主动的去解决合作中遇到种种问题。例如,BP公司方面有规定和中方的习惯相冲突,马丁总是想很多办法把这种冲突尽快的化解掉,保证工作顺畅的完成。也可以说因为有了马丁这个‘润滑剂’,让我们在合作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在和国外合作项目上更容易和他们沟通,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大连化物所“氢分离膜及其应用”项目的研究人员徐恒泳博士这样项目负责人徐恒泳研究员介绍。

根据初步的经济评估结果,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项目预计的额外投资回报率为每年15%,即10亿人民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工厂投资额将达到50亿人民币。“氢分离膜及其应用项目现在发展比较成熟,我们已经准备在企业实施小规模的合作,如果成功就可以在中国推广。此项技术如果应用在发电企业,将可以为企业节省30%的成本。” 马丁.阿特肯斯博士告诉记者。

此外,通过上述能源和燃料领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促成了一系列其他中试规模应用项目的立项。在指导合作项目开展的同时,马丁?阿特肯斯博士还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并与这些跨国公司合作,马丁?阿特肯斯博士积极为大连化物所的研究人员联系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机会,在他的帮助下,先后已有三位科研管理人员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西方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知识。“生活中的马丁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在国外学习的同事都多次被马丁邀请到他英国的家中做客,有一位同事还曾经在他的家中住过一个月。”马丁的秘书李红梅告诉记者。

感受中国

马丁.阿特肯斯博士平时工作日程安排得很满,他不仅要完成这里的工作,还负责BP在中国的其他一些项目,平时来往于中国的许多城市,还要经常出差到国外参加会议。但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马丁?阿特肯斯博士处理起来却是游刃有余,这和他拥有一副好身板是分不开的。“马丁?阿特肯斯博士很忙,但他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总会挤出时间去锻炼身体,比如,周五下午刚下飞机,如果没什么工作,他有可能就会去踢一场球,周六有可能再去打羽毛球。这样的身体状态是我们这样三十岁的人都没法比的。”和马丁?阿特肯斯博士一起工作的同事徐彬说。

马丁.阿特肯斯博士是个性格开朗而随和的人,来到中国后很快便习惯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的性格让他很快融入进来,现在他在这里已经有很多朋友。平时也会聚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喝酒。”徐恒永告诉记者。

“我已经喜欢上中国,喜欢上大连这个城市。” 马丁.阿特肯斯博士现在已经把夫人也接到了大连,让她也来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国家和城市。马丁现在每周还要上一次中文课。

链接:

马丁.阿特肯斯(Martin Atkins)促进国际科技合作贡献简介

Martin Atkins博士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英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使双方在继签署了为期十年的基础性合作研究协议之后,又推动了在清洁能源的生产技术方面签署了“氢分离膜及其应用”、“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两个开发性项目:合同额分别为110万美元和130万美元,全面开展科研领域的研究并将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制取有利于环境的清洁能源的目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项目,预计的额外投资回报率为每年15%,即10亿人民币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工厂投资额将达到50亿人民币。此外,通过上述能源和燃料领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促成了一系列其它中试规模应用项目的立项,例如:润滑油项目的经济收益预计为每年1000-2000万元。Martin Atkins博士还指导大连化物所的研究人员申请其他的国际合作项目。在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离子流方面,Martin Atkins博士安排大连化物所的技术人员在新的合作项目启动前到贝尔法斯特学习离子流的合成、处理方法。

通过过去三年的合作,中国科学院与BP公司在技术实施方面形成了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指导合作项目开展的同时,Martin Atkins博士也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在他的协助下,中方多位专家学者出访英国,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院所建立了联系。Martin Atkins博士还帮助中方培养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他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条件。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