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纳米处理生活饮用水水质技术在深圳实现产业化(新华网(2007-04/10)
时间:2007-04-29    栏目:传媒视角

新华网4月8日电(记者魏蒙)透过深圳首届科博会,记者得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制的纳米催化材料已在深圳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产品的系列开发,对多种病毒具有杀灭作用这些材料将走入家庭。 据记者了解,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制的这些材料缘于对付SARS等呼吸道病毒。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提供的材料说,2004年初,因SARS病毒肆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急召研究所催化材料、膜分离、分析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关专家,并联合大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室相关教授组织成立了SARS攻关小组,迅速开展了“用于呼吸道病毒阻隔、吸附和灭活的纳米催化材料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该项研究是利用纳米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能有效吸附有机分子,同时高效解离空气中的氧分子形成具有较强氧化能力的氧负离子的特性,用以催化有机体的水解和氧化,从而达到对病毒的高效吸附和灭活作用。结果最终确证ASC-28、AB-24、AB-2-1、DSA-6、DSA-8等五种催化剂可以吸附并灭活副流感病毒,吸附率达94%,灭活率达到99%。 据了解,该项研究成果正在应用于防毒口罩的填充剂、口罩和防毒隔离服用纤维添加剂、空调和通风口过滤器。而将其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的是深圳市金纳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黄睿峰告诉记者,目前水质处理有多种途径,比如有离子交换和加热蒸馏方式,但是目前采用最多的还是过滤型的处理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吸附式过滤,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用活性炭包括陶瓷的吸附方式。还有一种是膜法分离,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途径,目前在超滤方面,我国的生产和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纳滤级以上的技术还是被日本和美国的六家技术企业垄断了核心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在这一方面取得突破,但是两种过滤方式都有不足之处。吸附式的过滤会形成吸附饱和,而膜法分离毫无疑问对原水的要求程度比较高,要有滤前预处理。同时膜法分离因为是通过膜孔对原水进行渗透,相对来说,病原微生物对膜的污染问题目前还是世界性的难题,像中国的核工业企业他们对还海水进行膜法分离,膜的维护成本费用相当高,所以说这两种过滤方式对水质的处理在目前看来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黄睿峰说,在运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制的纳米催化材料后,我国在水质处理方面就在另一个方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现在是一个国家级的项目。我们在运用这一成果时发现,纳米催化材料确实能够很好地吸附有机分子,同时能够催化空气中和水中氧分子分解形成氧负离子,对有机物病菌病毒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它能够彻底把病原微生物水解和氧化,它在处理过程没有任何污染,是非常环保的消毒方式。 黄睿峰说,在中科院的新型材料开发出来之后,为了让其在专业运用中能非常地方便用户使用,他所在的企业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同研发成球体性分子筛,纳米催化材料自此变成很实用的一种吸附材料。这也是目前我国人工合成表面积非常大的一种吸附材料,是由纳米金属担载强氧催化剂,人工合成比活性炭表面积更大的球体性分子筛,能够高速地杀死病毒病菌,对水进行彻底的环保处理、微生物水解氧化,不会像活性炭一样,让病菌和细菌在活性炭的内部能够滋生,反之我们会把它彻底分解,不会造成纳米管的堵塞。 黄睿峰对记者说,他所在的企业现在感到压力相当大,因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相关的专家和科研学者希望他所在的企业能加快速度发展,以便用最快的速度让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相关层面,迅速地让它普及。(完)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