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楼南泉:倾注心血育英才(科技日报2006-07-08)
时间:2006-11-02    栏目:传媒视角

本报记者李大庆 通讯员李芙萼

楼南泉特别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因为他是一名导师,一名院士,更是一名中科院的优秀共产党员。

2004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博士生孙志刚获得了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及大连化物所“人才贡献奖”。对于一名在读的学生来说,能获得如此殊荣,实属不易。但他知道,导师楼南泉院士的精心选题、悉心指教、严格管理起了重要作用。楼南泉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以其深厚的积累和一个科学家的敏锐,瞄准了“可以利用分子强场效应来实现控制化学反应”这一前沿研究领域,为孙志刚确定了论文的基本方向和范围。从一开始,楼南泉就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标准,把学生推到了科学前沿阵地。

楼南泉在查阅有关文献时注意到,美国伯克利大学的布莱克威尔等人在一本知名的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备受瞩目,但文中却没有给出任何相关理论证明。楼南泉选择了NO作为模板分子,试图从理论上澄清:实际情况是否真如布莱克威尔等人所说的那样,可以利用强激光场来控制化学反应?孙志刚跟随导师在迷雾中探索。做实验,查文献,孙志刚每天早来晚走,兢兢业业。在付出无数心血后,他们终于发现布莱克威尔的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之后由孙志刚执笔将所得的结果投稿到国际重要学术刊物《Chemphyschem》。论文一经发表,便被多人引用。可以说它在理论上和内容上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要知道,此时的楼南泉院士已是八旬老人。作为曾经的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获得者,作为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态-态反应动力学和原子分子激发态”的首席科学家,楼南泉多年来为培养年轻一代倾注了大量心血。

上世纪80年代,楼南泉培养出了大连化物所的第一位、也是国内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迄今,他共指导培养了15名硕士和20多名博士。他的一位研究生这样回忆导师:“楼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在研究方向和课题上他都会提出具体意见供我们选择。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常常出现在实验现场,并与大家进行平等的学术讨论。对于学生的每一篇论文,楼老师都仔细审阅,从内容到文字均作认真修改,数据逐一核对,一丝不苟……”在楼南泉的学生中,目前仍有不少人活跃在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有的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