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难忘张大煜先生的科研启蒙之恩(科学时报2006-8-11)
时间:2006-11-30    栏目:传媒视角

■谢炳炎

岁月如流,我们的老所长张大煜同志逝世不觉十余年,但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在人们的脑海中萦绕。回溯过去在张所长领导下的工作往事,心中不胜感慨。

1956年从北大分配到大连化物所(当时为石油所)的几位同学中,我有幸被安排在他直接领导下的室组工作,感到十分幸运,立志要努力奋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育。当时题目组的工作是属于基础性的研究,对我来说都感到新颖和陌生,实验室的复杂真空设备和仪器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使用,也不懂得当时所搞课题的科学意义,就好像刚入伍的新兵,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是在张所长和臧璟龄老师的启蒙和指导下,使我步入科学殿堂的大门。给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是当时张所长提出的在科研工作中要贯彻严格、严密、严肃“三严”精神。

记得刚到组里时,一件小事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一次张所长看到一架分析天平的称盘上有些因样品撒上去而造成的腐蚀斑点,他要我磨两块重量完全相等的表玻璃,放在称盘上以保护免受损坏,我花了很大功夫才磨出来,没想到这个“基本功”训练却给我后来在重水分析工作中研磨成功一批锥体完全对称的“浮沉子”带来很大帮助,当时张所长也很高兴,说我为重水分析解决了一个高难技术,我自己也觉得得到了一次严格训练。

在工作中,他对年轻一代要求十分严格,希望我们要勤俭搞科研,爱惜仪器设备,操作要专心仔细,记录要详细严谨,数据要及时归纳整理,在实验室不要嬉耍打闹,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在“三严”精神的影响下,使我逐渐养成了以上一些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科研素质不断提高,初步掌握了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整理数据、编写报告等科研的基本程序,并有了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来所承担的几项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历经十多年的时间,我所从事的三项重要科研任务,都是由张所长从有关部门承接并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的。

1961年七机部委托我们研制“正一仲氢低温转换催化剂”的任务。由于作为火箭燃料的液态氢在近23°K低温下正氢会自动转达换为仲氢,在转换时会放热而导致液氢大量损失,因此必须用一种高效催化剂,在低温状态下迅速将正氢催化转换为仲氢,这样才能使液氢很好保存。当任务下达后,张所长很快筹建研究组,由从当时苏联留学回国的田馨华同志任课题组长,我任副组长,工作很快得到开展。经过近四年的工作,研制成功,在上海试剂厂进行催化剂批量生产,很快用于液氢的实际生产中,从而解决了液氢的储存问题。

接着就承担五机部委托的“硝基胍炸药合成”任务,因当时我国紧缺作为生产黄色炸药T.N.T的甲苯原料,为解决急需,张所长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采用以硝铵和尿素为原料,用催化合成的技术路线研制硝基胍炸药。他对此项军工任务十分重视,敦促我们要加快速度,确保安全,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为适应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形势,我们日夜奋战,不畏艰难危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研制成功,接着就进行中试,中试完成后在亮甲店化肥厂建立生产车间,1966年正式投入生产,所合成的硝基胍炸药装填手榴弹和炮弹,其爆炸主要性能与用黄色炸药T.N.T的相近。此项任务从研制到生产,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得到圆满完成。

1968年张所长又从防化院承接了研制“新型防毒面具活性炭催化剂”的任务。因原用活性炭催化剂装填防毒面具,吸潮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使防毒性能下降,给防毒面具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张所长要我负责这项研究课题,很快组织人力,筹建实验室开展工作。我们在原催化剂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改进后防毒炭催化剂吸潮后仍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达到了任务的要求,不久后防化院又委托研制“抗陈化防毒面具活性炭催化剂”,即要求防毒面具吸潮后经过陈化三年以上对各种毒气仍具有有效的防护能力。这比第一阶段所提出的任务要求更严,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详细研究了炭催化剂吸潮后发生陈化的机理以及活性物质在陈化前后物化性能发生变化的情况,通过这些工作,为研制抗陈化防毒面具活性炭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才研制成抗陈化炭催化剂,在太原九○八厂进行放大和批量生产,用抗陈化炭催化剂装填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经过在海岛、坑道等高湿环境中陈化三年以上和战士佩戴的考验后,其面具的防毒性能仍能有效防护各种毒气,满足实战要求。

以上所述三项科研任务都如期完成,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实际应用(其中“正一仲氢低温转换催化剂”迄今还在使用)。均荣获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这应归功于张所长及参加这些科研任务的所有工作同志,我本人也通过这些工作得到锻炼与提高。

回首往事,我在化物所工作40年,如今已年逾古稀,亦难忘却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在科研方面的启蒙之恩。

张大煜先生是大连化物所创始人之一,为化物所今天的发展和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化物所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他对化物所的功绩。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