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哪怕我是海里的一滴水(大连日报 2005年4月22日)
时间:2005-06-21    栏目:传媒视角

楼南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1922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奠基人,组建和领导了国内第一个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建国初期,为解决国家急需,与张存浩院士共同主持和承担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以及固液体火箭推进剂配方及燃料的重大研究项目。在催化剂、反应工艺和理论的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成就。 本报曾于1984年10月18日以《奔腾的心潮》为题对这位科学家进行了专访。

记者手记: 楼南泉院士,一位83岁的老科学家,走近他,不禁发现,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让你除了惊叹,还是惊叹:精力充沛,勤勉刻苦,平易近人,胸怀四海……

“我的乐趣就是跟上时代”

4月19日上午9时,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楼一间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楼南泉院士正坐在计算机前边工作,边等待记者的到来。“您都83岁高龄了,还每天都工作吗?”记者脱口问道。“是啊,从早上8时到下午4时,我都在所里上班。中午在食堂吃顿便饭,有时泡碗方便面对付一下。我的乐趣就是跟上时代,每天上网查阅国际顶尖学术杂志有关化学物理领域最前沿的进展,同时给青年科学家们提供点信息。剩下的时间还要带研究生。”楼南泉是浙江杭州人,1949年为建设新中国来到大连化物所(当时是大连大学研究所),他为中国物理化学科学的发展耕耘不息,成就斐然。他早年在催化反应、催化理论研究方面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1978年,在全国科学规划讨论中,他率先倡导并组建和领导了国内第一个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现在,他和研究小组的同事一起,正开创我国应用飞秒激光技术新天地。楼院士说:“所谓飞秒,即10-15秒。化学反应速度之快是人眼无法看清的,但是,如果有一种感光速度极快的激光照相机,可以把快速反应的分子、原子捕捉到,那么,人类改造物质结构就有望实现了。”

“真正的企业家要有公心”

当话题扯到楼院士获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时候,老先生颇多感慨:“这个奖设得好,它体现了香港的大企业家愿意为祖国强盛和社会进步出力。我认为,真正的企业家要有公心和良心,有了钱就一定要回报社会,要搞慈善事业,他们不仅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也要为文化发展作贡献。”楼院士认为,时下一些人致富之后,自身的知识积累不够,对社会的反哺不够。他不由得想起1946年在南京永利公司合成氨化学研究部工作时,公司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工业史上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化工专家侯德榜,“他晚上经常过来检查我们的工作。那个时候,侯德榜这样的企业家都知道自己办企业是为什么,那就是为公,国家那时太弱了,他们要实业兴国。”楼院士看到和听到一些人浪费财富做无谓的甚至是无耻的事,总不免生气:“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

“我是十三亿分之一”

“有人在电话里和我交谈,说光听我的声音只有40多岁。我说,加一倍还差不多。”楼院士讲起这件趣事,忍不住笑了。他还是这样年轻:买了两辆电动自行车,一个放在所里骑着爬坡,一个留在家里骑着买菜;上网查阅英文资料一目十行,根本不需要看字典;过去经历的重要事情,就像放电影一样清晰;每天都在学习,接受新事物,锻炼头脑……“我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继续工作,体力和思维可以应付时代发展。”老人一辈子的事业都和大连联系在一起。1949年他本来打算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南下工作团,后来机缘巧合转而报名到大连大学工作(即现在的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前身的总称)。“我们这批应聘到大连的南方知识分子,是7月27日从上海集合出发的,经过了敌机轰炸、台风、洪水、大浪等危险,9月5日才到大连,离新中国成立刚好差25天。”楼南泉他们,正是大连科技文教事业的开创者。从年轻时代开始,对祖国的真诚,对大连的热爱,始终是这位老人深入骨髓的精神。临别时,老人的话语让我们这些后生肃然起敬:“我是十三亿分之一,哪怕我是海里的一滴水,大地上的一粒沙子,也要为国家的强盛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