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推进两所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感悟
时间:2020-05-25    栏目:光辉的历程

无论是在院机关工作期间,还是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或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生物能源所)工作期间,我本人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化物所)可以说有着极深的渊源。

因为工作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与化物所许多科研人员相识、相交,不仅是工作上的同事,也是生活中的朋友。多年来,化物所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国防领域的各项工作一直都走在全院乃至全国的前列,这种追求一流的工作作风和文化理念也是大家非常熟悉和钦佩的。

2017年3月,按照中国科学院党组的要求,以集成全院洁净能源领域资源创建国家实验室为目标,以建设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为抓手,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创新史上一次新的重要探索开始了。

一个地处山东新建10年的“新所”与一个地处辽宁有着70年深厚积淀的龙头“老所”开始融合发展,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推动我国洁净能源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努力。而我本人则在与两所班子成员尤其是化物所领导班子成员们的共事中,特别是在推动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青岛)和山东能源研究院组建期间,先后与杨学明、李灿、衣宝廉等院士专家深入沟通交流,对“锐意创新、协力攻坚、严谨治学、追求一流”的化物所精神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化物所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互相欣赏的理念,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包信和院士和刘中民院士互相合作,短期内将“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从实验室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快速推动到了即将实现技术工业示范突破阶段,展示了通过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力攻坚,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市场的可行性步伐,为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提供了极佳的示范,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体现。

同时,化物所院士专家们严谨治学、追求一流,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化理念也是研究所能够长远、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推动两所融合发展,结合近期山东省拟建设能源研究院的契机,我先后与杨学明院士沟通将“大连光源”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的升级版复制建设到青岛;与衣宝廉院士沟通在原有人才输出支持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动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方向;与李灿院士沟通在山东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示范,并支持青岛生物能源所加强相关领域发展。

3位院士始终站在推动世界洁净能源科技事业进步和国家洁净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度探讨问题,深入分析行业发展需求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如何更好推动两所错位发展从而推进共同事业进步的角度谈问题、提建议,并对下一步工作如何扎实开展提出了清晰的思路,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化物所院士们这种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高远站位,非常值得现在的青年人特别是青岛生物能源所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学习和效仿。

两所融合发展仅有短短两年时间,但在与化物所人的交往中可以感受到,从刘中民所长、所班子成员和院士专家,到科研骨干、青年才俊和研究生,每一个人心中都怀有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的雄心壮志,言谈举止中充满了对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自信与骄傲。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所班子这两年也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国际化的步伐,不仅吸引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也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专家、外籍青年学者到所工作。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等国际知名期刊,以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技术)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成果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为我国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无不体现了一所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研究机构的风采,相信几代化物所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的心愿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顺利实现!

化物所不仅在科技研发方面始终引领我国乃至世界相关领域的发展,管理工作中的许多制度创新也走在了前列。

例如,当国家层面刚开始着手推动科技管理方面的简政放权工作时,两所领导班子就立即开会研究简化报销流程等系列工作,通过差旅住宿包干制等方式,在符合国家经费管理的大政方针前提下,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为落实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案例。我在多次出差过程中,也听到了许多其他兄弟单位对两所施行此类简政放权政策的充分肯定。

可以说,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年轻的青岛生物能源所借此机会向化物所学习,并得以大幅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水平,为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化物所70年华诞的到来,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大发展的洪流下,青岛生物能源所必将携手化物所共同努力,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科院党组确立的“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以及“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办院方针要求,为推动建成创新型国家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作者简介:

彭辉,1965年2月生于湖南省衡阳市。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