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开发出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抢抓改革试点机遇 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时间:2020-05-25    栏目:光辉的历程

继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后,2007年初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冬季党组扩大会议确定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最初选择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5个单位做试点工作。

得到这个消息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化物所)班子组织全所上下几经讨论、研究,时任所长张涛向院领导汇报、争取,化物所和物理研究所后来也被扩展进去,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至此,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研究所增加到7家。

根据所班子的统一部署,在当时分管人事人才工作的副书记包翠艳领导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课题组组建,成员包括时任科技处处长王华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具体工作人员有我和人事处的大部分同事及科技处的袁秀忠同志。

课题组对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的人力资源改革实践和成效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分析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以德国马普学会,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为代表的国际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归纳了其对我国国家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拟定了研究报告提纲,共六条,分别是:(一)加强战略研究,科学规划队伍,适度扩大规模,持续优化结构。(二)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三)凝聚和培育优秀青年人才。(四)促进国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五)加强工程技术和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这个框架下课题组编制了化物所的《人力资源试点方案》。

当时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争取人员编制,为研究所下一步事业发展和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申请克服人员编制障碍。因此,我们从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申请建设出发,开始进行学科方向凝练和研究布局调整,预测新的人力资源需求。

课题组采取了三种研究途径:

对全所2003年至2007年间各研究组的科研活动绩效和人力资源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科研活动绩效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关系,探索各类研究组及全所的人力资源队伍总量与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对全所2003年至2007年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事业编制科技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科研项目经费与人力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向全所52名研究组组长发放了人力资源配置与建设规划调研问卷,调查各研究组组长对各研究组人力资源配置的计划。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及研究所学科布局和规模,调整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所的人力资源规划。

当时中科院核定的事业编制控制数是945人,而2008年11月化物所事业编制职工是842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院逐年核定的原则,化物所提出的事业编制控制规划数是2009年1100人、2010年1190人、2012年1280人,中期阶段性计划是1500人。

此外,结合之前已实施的举措和讨论研究结果,我们统筹设计了全所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旨在为化物所每一位职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

2008年8月14日,时任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在时任中科院秘书长李志刚以及院机关相关部门、沈阳分院领导的陪同下,来化物所进行考察,重点检查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对化物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据此,我们对《人力资源试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于当年11月正式报送院里。

2008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交流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7个试点研究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科研活动组织管理、经济资源配置、科技评价等方面的进展汇报。我作为参会人员之一,汇报了化物所的人力资源试点方案。

白春礼听后提出,中科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拟出台6条政策措施。

一是试点所全面试行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

二是根据工作需要,可放宽支撑系列高级岗位的等级限制,对优秀人才采取更加灵活的聘用方式。

三是根据每个试点所的具体情况,核增事业编制,满足试点所的合理需求。

四是在薪酬方面允许试点所对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薪酬进行个性化设计。

五是调整高级岗位的核定方式,对试点所高级岗位以聘用岗位数或者是编制数为基数来核定。

六是鼓励研究所以“百人计划”自筹经费来支持引进杰出人才,同类研究所积极采取措施酌情解决住房问题。

通过这次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交流汇报会,化物所在人力资源试点方案中提出的举措和需求均得到了中科院批复,逐年下达了化物所事业编制控制数,使化物所之后若干年的事业发展、学科布局调整以及高级岗位数均未受到制约。

此外,通过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的实施(包括之前已经制定的),先后设置了项目骨干、副组长、副室主任、所级“百人计划”岗位,组建了创新特区组和研究组集群,并出台了研究员长期聘任政策和高级伙伴研究员计划,全所职工的学历结构逐渐优化,高级岗位比例和数量逐渐提高,为组织和承担重要科技任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研究所的人才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中科院的认可,先后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作者简介:毛志远,1972年9月生于辽宁省阜新市。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